close
[Mar 12, 2006]
特別:2000年-2004年台灣學者的科研成績單
2000年-2004年台灣學者的科研成績單出爐了!
美國科學資訊所(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、簡稱:ISI)創立於1958年,
完整收納了全世界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等各類學科領域的重要期刊,是目前最重要的文獻服務機構之ㄧ。
2006年3月6日美國科學資訊所公佈從2000年到2004年這五年間,
台灣學者在電腦科學、工程學、材料科學等二十一個領域的學術表現成績單。
在論文發表數量百分比方面,來自台灣發表的學術論文數目平均佔世界所有論文的1.5%,
在149個國家中排名第【26】,其中電腦科學方面,有4.13%的作品來自台灣,
為二十一個領域中百分比最高的,其次為工程學的3.62%及材料科學的2.99%。
至於論文被引用次數與世界平均值進行比較方面,則以農業科學方面表現最為亮麗,
在二十一個領域中,唯一高於世界平均值9% (+9),
其次表現較為優異的領域分別為數學( mathematics;0) ,
材料科學 (materials science;-17)及地球科學(geosciences;-16) ;
在生物醫學領域方面,除了農業科學(Agricultural Sciences;+9)外,
則以動植物學(Plant & Animal Sciences;-24)表現最為優異,其次為微生物學(Microbiology;-29)
與藥理學(Pharmacology;-32)領域。
若將ISI上一次統計的1997年~2001年臺灣科學成績單與今年的報告(2000到2004年)進行比較。
1997年~2001年間臺灣科學家一共發表了45,205篇學術論文,2000年~2004年則大幅度地增加到56,468篇。
換句話說,扣除2000、2001這兩年的重複統計後,臺灣科學家在2002、2003及2004這三年的論文發表【總量】足足增加了有11,263篇。
台灣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百分比最高的為電腦科學(4.13%),
但該領域中平均單篇論文被引用次數還是低於世界平均值42%(1997~2001則為-38%)。
雖然發表論文總數在149個國家中排名第26,但在平均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上,臺灣卻是落到了第【96】名。
若就論文品質方面(論文平均被引用次數)比較兩次統計資料,我們可以發現:
除了物理學(-23/-17)、微生物學(-40/-29)、環境生態學(-44/-37)、數學(-10/0)及地球科學(-26/-16)等領域有明顯成長外,
其他十六個領域變化並不顯著。遺憾的是:在航太科學領域(-23/-40)與心理學/心理治療學(-37/-47)兩個領域非但沒有顯著進步,
反而下滑了10%以上,值得我們警惕。
底下便是這份來自於 ISI 的名單
學科分類 學術論文來自台灣的比例 台灣發表學術論文被引用次數與世界平均的比較
電腦科學 4.13 -42
工程學 3.62 -26
材料科學 2.99 -17
物理 2.07 -24
藥理學 1.84 -32
化學 1.64 -26
環境/生態 1.54 -37
台灣平均 1.27
數學 1.33 0
經濟學與商學 1.30 -53
臨床醫學 1.25 -38
微生物學 1.17 -29
<
農業科學 1.14 +9
地球科學 0.98 -16
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0.91 -48
動植物學 0.85 -24
神經科學 0.77 -49
免疫學 0.69 -50
分子生物學/遺傳學 0.65 -53
社會科學 0.62 -40
航太科學 0.57 -41
心理學/心理治療學 0.44 -47
曾經看過台灣大學、陽明大學、清華大學、成功大學…等校的卓越計劃成果報告,
其中發表之研究論文品質既佳數量也多(不乏impact factor10左右之學術論文),
因此,當看到該報告中臺灣平均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卻是落到了第【96】名時,
心中的不平到了近乎瘋狂。但當退一步平心順理的細想後,似乎也得到了答案,
在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【廣設公私立大學、科技大學】應該是主要的原因之一。
在現今高度競爭的科學研究領域中,要完成任何一項傑出的研究,
除了仰賴匠心獨具的教授外,優沃經費的支持與政府政策的配合都是缺一不可的重要關鍵。
但是,在科研總預算沒有顯著增加的情況下卻廣設公私立大學、科技大學,造成粥少僧多,
巧婦實難為無米之炊。教師處在教職升等、經費申請的壓力下,自然無心切實耕耘長期、細膩的研究工作,
只求短期速成之論文發表了。隨著大學、研究生越來越多,相對可分配到的資源卻越來越少的情況下,
可以預見的未來幾年,台灣科學家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會更多,屆
時看到平均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落到了第【96】名,甚至排名落到更後面,心中應不再狂躁不安了。
孟子曰: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」,
聽起來很容易,諷刺的是:現今的制度下,你/妳能放心教職升等、經費申請嗎?
特別:2000年-2004年台灣學者的科研成績單
2000年-2004年台灣學者的科研成績單出爐了!
美國科學資訊所(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、簡稱:ISI)創立於1958年,
完整收納了全世界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等各類學科領域的重要期刊,是目前最重要的文獻服務機構之ㄧ。
2006年3月6日美國科學資訊所公佈從2000年到2004年這五年間,
台灣學者在電腦科學、工程學、材料科學等二十一個領域的學術表現成績單。
在論文發表數量百分比方面,來自台灣發表的學術論文數目平均佔世界所有論文的1.5%,
在149個國家中排名第【26】,其中電腦科學方面,有4.13%的作品來自台灣,
為二十一個領域中百分比最高的,其次為工程學的3.62%及材料科學的2.99%。
至於論文被引用次數與世界平均值進行比較方面,則以農業科學方面表現最為亮麗,
在二十一個領域中,唯一高於世界平均值9% (+9),
其次表現較為優異的領域分別為數學( mathematics;0) ,
材料科學 (materials science;-17)及地球科學(geosciences;-16) ;
在生物醫學領域方面,除了農業科學(Agricultural Sciences;+9)外,
則以動植物學(Plant & Animal Sciences;-24)表現最為優異,其次為微生物學(Microbiology;-29)
與藥理學(Pharmacology;-32)領域。
若將ISI上一次統計的1997年~2001年臺灣科學成績單與今年的報告(2000到2004年)進行比較。
1997年~2001年間臺灣科學家一共發表了45,205篇學術論文,2000年~2004年則大幅度地增加到56,468篇。
換句話說,扣除2000、2001這兩年的重複統計後,臺灣科學家在2002、2003及2004這三年的論文發表【總量】足足增加了有11,263篇。
台灣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百分比最高的為電腦科學(4.13%),
但該領域中平均單篇論文被引用次數還是低於世界平均值42%(1997~2001則為-38%)。
雖然發表論文總數在149個國家中排名第26,但在平均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上,臺灣卻是落到了第【96】名。
若就論文品質方面(論文平均被引用次數)比較兩次統計資料,我們可以發現:
除了物理學(-23/-17)、微生物學(-40/-29)、環境生態學(-44/-37)、數學(-10/0)及地球科學(-26/-16)等領域有明顯成長外,
其他十六個領域變化並不顯著。遺憾的是:在航太科學領域(-23/-40)與心理學/心理治療學(-37/-47)兩個領域非但沒有顯著進步,
反而下滑了10%以上,值得我們警惕。
底下便是這份來自於 ISI 的名單
學科分類 學術論文來自台灣的比例 台灣發表學術論文被引用次數與世界平均的比較
電腦科學 4.13 -42
工程學 3.62 -26
材料科學 2.99 -17
物理 2.07 -24
藥理學 1.84 -32
化學 1.64 -26
環境/生態 1.54 -37
台灣平均 1.27
數學 1.33 0
經濟學與商學 1.30 -53
臨床醫學 1.25 -38
微生物學 1.17 -29
<
農業科學 1.14 +9
地球科學 0.98 -16
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0.91 -48
動植物學 0.85 -24
神經科學 0.77 -49
免疫學 0.69 -50
分子生物學/遺傳學 0.65 -53
社會科學 0.62 -40
航太科學 0.57 -41
心理學/心理治療學 0.44 -47
曾經看過台灣大學、陽明大學、清華大學、成功大學…等校的卓越計劃成果報告,
其中發表之研究論文品質既佳數量也多(不乏impact factor10左右之學術論文),
因此,當看到該報告中臺灣平均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卻是落到了第【96】名時,
心中的不平到了近乎瘋狂。但當退一步平心順理的細想後,似乎也得到了答案,
在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【廣設公私立大學、科技大學】應該是主要的原因之一。
在現今高度競爭的科學研究領域中,要完成任何一項傑出的研究,
除了仰賴匠心獨具的教授外,優沃經費的支持與政府政策的配合都是缺一不可的重要關鍵。
但是,在科研總預算沒有顯著增加的情況下卻廣設公私立大學、科技大學,造成粥少僧多,
巧婦實難為無米之炊。教師處在教職升等、經費申請的壓力下,自然無心切實耕耘長期、細膩的研究工作,
只求短期速成之論文發表了。隨著大學、研究生越來越多,相對可分配到的資源卻越來越少的情況下,
可以預見的未來幾年,台灣科學家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會更多,屆
時看到平均論文被引用次數排名落到了第【96】名,甚至排名落到更後面,心中應不再狂躁不安了。
孟子曰: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」,
聽起來很容易,諷刺的是:現今的制度下,你/妳能放心教職升等、經費申請嗎?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